查看原文
其他

杨源水:开朗泉叔(中)乡村人物

文海墨韵 文海墨韵 2022-06-25

枣乡纪实

 

他,高高的个子,走路时两个膝盖总是抬得老高。

他,爱开玩笑,特别是对远房的嫂子们,除了说些玩笑话之外,还时常做出一些准备“上头扑面”的虚假动作,直吓得对方赶紧逃跑。

他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担任生产小队的队长。在与相邻小队不同形式的竞争中,一向争强好胜。争创粮棉高产、饲养大牲畜、盖大院子、置大胶轮车、购二手机器,样样走在全村七个生产小队的前头。

他,就是我的“院中(宗族俗语)”叔叔——



开朗泉叔(中)


三十多年前,金泉叔家过日子,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。那就是:一大家子包括两房儿媳妇,和没有出嫁的两个姑娘在内的12口人,在一起吃“伙里过(当地人对不分家的俗)”的大锅饭。这在我们全村以及周围的村庄,都是极为少见的。为此,在我调进宣传部的第二年(1992),专门为他们家写过一篇,题为《大户日子有过头》稿子,在《齐鲁晚报》发了出来。

一个在本村风风光光、有头有脸的人,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走了。这一半年,本村和我联系多的几个人全外出了。因此,我与老家联系上的人和信息来源也随之少了。金泉叔的去世,我竟没有得到消息。要不,我怎么也得参与他的葬礼,为这位有恩于我们家的长者送葬到墓地,打发他入土为安啊!这,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,对我说来都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遗憾。

前几年,我在专心撰写生活类文稿期间,曾经以《生产队的“大园子”》为题,再现过上世纪六十年代,大集体、生产队、打钟上地、搞基本建设的场景。文稿中就有多处,展现着金泉叔的身影——

稿中写道:在我的记忆里,生产小队上的“大园子”,是集牲畜饲养、粮食仓库、农机具仓库、车屋、敞篷和饲养员、看护员宿舍、小队社员会议室为一体的集体资产。



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水灾过后的家乡,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方面,都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。记得当时的村里(大队),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,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,以董加耕、邢燕子为榜样。组织打井突击队、建立科学种田小组、改造盐碱地种水稻、办夜校、出黑板报、搞“四改造”之类的科普宣传,一心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……。田间地头时常传来青年人欢歌笑语。相对于灾荒以来较为沉寂的乡村,可谓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。

结合开展“社教”运动,人们唱着“公社是棵长青藤”、“社员都是向阳花”、“千山万水连着天安门”等歌曲。兴修水利、建设方田、顺直村路、植树绿化、打机井、挖水库、置农机。各级干部驻村包队,组建“作业组”,并通过推广优良品种、施用化学肥料、喷洒新型农药,以科学种田促进了增产增收。

 生产发展了,集体的家业也随之增大。大牲畜繁育多了,需要扩大饲养的房屋;农机具增加了,需要扩建存放的地方;种子、化肥、农药等相对“值钱(贵重)”的东西,也需要临时存储的房屋。用做大牲畜饲料的桔杆和柴草,也需要集中存放看管,农闲时发展副业也需要场所……



我想,这些需求的集中出现,大概就是当年生产小队,普遍建设“大园子”的主要成因。
当年,我家所在的第六生产小队,铺略修“大园子”的就是金泉叔。在这些超前型的大事上,金泉叔总是有一种“争先恐后”的性格。因此,我们六队的“大园子”,无论是在场地选择、总体设计、具体施工、最终效果等方面,都有着“四面见线”的特色。

所谓的“大园子”,确切地说就是占地面积较的大院子。我们村七个生产小队的大园子,占地面积最小的也在二三亩以上。实力强一点或具备饲养处与打麦场近邻条件的生产队,干脆将原有的打麦场也圈进了“大园子”。

我们小队的“大园子”,就坐落在我家西南方向不到100米的地方。因为当年没有其它邻居的隔断,一出家门就能清楚地看到大园子全貌和朝东的大门。

大园子里面,坐北向南、由西往东共有十多间北屋,最西边是两明一暗的三间办公(副业)室,紧挨着的是三间粮食(种子)仓库。另有饲养员(守夜员)宿舍、农机具室。防寒的封闲式大牲畜饲养室、夏季开放的饲养棚、放麦糠和“过挠(铡过的饲草)”的饲料室、大小胶轮车棚等,大约有近20间的规模。大园子的围墙,是纯土质结构的板打墙,只是在墙角和东西南三面墙的中间,才有用红砖砌上的“通跺子(承载土质墙体的小砖跺)”加固。(未完待续)


往期有更多精彩 点击可阅览杨源水: 我的奶奶    杨源水: 我的继母娘   杨源水: 我的岳父   杨源水: 我的大姐     杨源水: 我的大姐夫  杨源水: 我的妻子杨源水:我的二姑   杨源水: 我的三大娘杨源水: 我的网络“情人”杨源水: 悲情表叔(上)(乡村人物系列之一杨源水:悲情表叔(中)乡村人物系列之一杨源水:悲情表叔(下)乡村人物系列之一杨源水:冰火二爷(上)乡村人物系列之二
杨源水:冰火二爷(中)乡村人物系列之二
杨源水:冰火二爷(下)乡村人物系列之二
杨源水:族叔老宁(上)乡村人物系列之三杨源水:族叔老宁(下)乡村人物系列之三杨源水:忘形麻爷(上)故乡人物系列之四杨源水:忘形麻爷(下)故乡人物系列之四杨源水:玲珑和爷(上)乡村人物杨源水:玲珑和爷(中)乡村人物杨源水:玲珑和爷(下)乡村人物杨源水:开朗泉叔(上)乡村人物
于德庆:争抢“大救星” (上)
于德庆:我的第二次"新婚"之夜(上)  于德庆: 我的第二次“新婚”之夜(下)于德庆: 庭院中的坟茔(小说)上  于德庆: 庭院中的坟茔(小说)下于德庆: 庭院中的坟茔(小说)续下  于德庆:庭院里的石榴树(散文)顾清森:我的奶奶 | 鞠登德:曾经与现在 比健康孙林凤(山东): 邻居   孙林凤:立冬印记战友诗书画印(12) 袁庆禄 苗培红 王绍祥 徐茂林同志之作品
战友诗书画印(13)  云门子 徐世敬 陈西山 王观岭 郝军 史献伟 董庆利等同志之作品
巩振生国画山水作品选
[艺术天地] 乡间自有高手  剪刀胜笔生花----浅淡并举荐杨德华剪纸作品 | 徐茂林郝军:观抗美援朝纪录片《冰血长津湖》有感郝军:追忆英雄舰长肖德万同志 | 史献伟: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日感(外四首)  | 董庆利:无题郝军: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组诗三首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